• 【人与自然】十年禁渔终于等来了它们

    2022-03-26

  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

    3月23日上午9时许,长江武汉市江夏金口江段。渔政执法工作人员日常巡查时惊喜发现,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有一群江豚来回翻转跳跃,追赶捕食小鱼小虾。工作人员介绍,十年禁渔后,他们在同一水域曾两次与江豚相遇,但成群出现还是第一次。首倡长江十年禁渔的中科院院士曹文宣也表示,长江“十年禁渔”以来,以鱼为食的江豚频繁现身长江武汉江面,说明长江水生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变好。


    吉祥物“申申”就是以长江江豚为原型创作的。

    近几年来,江豚频频出现于长江中下游一些流域(目前,长江中下游已建成10个豚类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区),特别是武汉段,数量之多、次数之频繁、持续时间之长,都是近10年来少见——武汉人亲切称之为“江豚回家”。







    江豚回家,对普通人而言,可能是一位失散多年的“亲人”从美好记忆里重新浮现于真切现实中,春风不改旧时波;对科学而言,却是江豚种群稳定恢复和栖息地生态改善等重大科学难题的突破。

    江豚保护克服了重大困难。其中江豚保护的三大措施,即在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(就地保护)、迁地保护、人工饲养,可谓保种、育种两手共抓,科学、经济、社会多头并举,国家、地方一齐发力的全方位治理、全周期管理的“全世界小型鲸类保护”的原创贡献。加之长江“十年禁渔”的雷厉风行,终于做到了让江豚这个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的数量大幅增长、种群状况不断改善,也折射出了整个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持续向好。

    长江十年禁渔的意义

    1

    长江全面禁渔有利于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。

    2

    有利于保护野生渔业资源。

    3

    长江主要经济鱼类成熟的时间是3至4年,10年禁渔,将为多数鱼类争取2至3个世代繁衍,缓解当下长江鱼少之困。

    4

    全面禁渔为长江江豚在内许多旗舰物种的保护带来了希望,是对长江生态系统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举措。

    江上精灵故来频,江豚回家的历程告诉我们,没有发展的保护是无源之水,没有保护的发展是饮鸩止渴,只有发展和保护相互促进,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。有了美好生态的底蕴,以及构建美好生态的宏图目标,发展的“金色之树才能常青”。

    以上信息均整理自互联网,仅用于公益传播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!

    来源: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
x

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

沪ICP备13008033号-7

   

地址::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-1118室

Tel:021-64332556-811